新冠確診者被遺忘、康復後被歧視
我們隨時成為下一個😣?

現時本港疫情嚴峻,Omicron的傳播能力強,令很多人都不幸染疫。而當他們痊癒後,留著後遺症,甚或會遭受職場歧視。回顧爆發初期,由於醫院沒有足夠床位接收確診者,以致確診者要在醫院對出的露天空地中漫漫等候入院。同時間,香港還出現過超市搶購潮,超市內的貨架被搶購一空,收銀處大排長龍。疫情無疑令我們產生了不安、焦慮感,到了現在,我們又是否適應了疫情? 而又有甚麼方法可以讓我們在抗疫同時有維持心靈健康?
 - 義遊實習生Aster

疫情初期回顧:無助感產生恐慌性購買 

未受感染的市民難免也會感到焦慮、無助,擔心自己終有一天會感染到新冠病毒,或是所居住的大廈會被圍封強檢等等。這導致市民不由自主地大量囤購食物和生活用品,出現「恐慌性購買」。這能令市民增加安全感和控制感,更有信心應對疫情。 

疫情初期回顧:被遺忘的確診者

不同確診者曾報稱在打電話給衛生署求助時,連續撥打一個小時以上都未能接通。而有些確診者有幸接通電話後,衛生署表示會派員上門接他們到醫院,惟及後並沒有進一步的消息,令確診者連日困在家中自行服用成藥治病。 

康復後的困難?確診者職場上遭歧視 

新冠肺炎康復者在重返工作崗位時亦困難重重。不少僱主聽到他們是康復者後便對他們敬而遠之,避免聘用他們。此外,由於他們的疫苗接種紀錄有別於一般人,因此他們有機會在進入工作場所時被保安員截停。平機會表示由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中接獲了20多宗有關新冠肺炎的投訴。 

怎樣才算對疫情產生了焦慮?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全觀心理健康中心沈孟筑諮商心理師指出假如出現了以下情況,便表示焦慮可能已在心中萌生: 
  1. 過度關注疫情,影響生活和工作上的重要事情 
  2. 對很多事情缺乏興趣,不想跟別人聯繫或社交 
  3. 失去生活上的希望,有感疫情遙遙無期 
  4. 影響睡眠 
  5. 過度詮釋生活中的負面消息 

    5大抗疫心法 :

  1. 減少訊息暴露,觀看疫情相關新聞的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也不要太深入了解疫情的細微末節。 
  2. 維持社交互動,可以多與朋友通電話。 
  3. 跟著網上教學影片在家運動,放鬆身心。 
  4. 維持生活規律,按原定時間作息,在家工作著可劃分家中的工作區和休息區 
  5. 建立一種新興趣,充實和增值自己,也可以分散本身只用作關注疫情的注意力。 
資料來源:香港01、東網、康健 

想發掘本地、世界
各地的趣事?!

義遊為大家精選了許多本地、世界體驗遊和其他海外精彩活動,想了解世界各地正發生的事的你就不要錯過!快去看看吧!
(精彩活動例子:香港、世界文化體驗或工作營等等!)

閱讀更多....

Created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