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會】 同這片土地Say Goodbye

Kary
2013年,我同一班來自美國、泰國、韓國和香港的義工,在上水附近的塱原濕地,經歷了不一樣的暑假。

連續兩星期,我們住在掛上蚊帳的高溫農舍,日出而作,下田收割稻米、打穀、曬米,有幾日更要同颱風暴雨搏鬥;日入煮食,玩遊戲、交換故事。

那是我可能流得最多汗水的暑假,也是笑得特別快樂的兩星期。來自五湖四海的我們,性格、習慣、文化各異,笑料百出,也有衝突。
有韓國女生平日十指不沾陽春水,韓國之夜煮大餐,結果竟然將電飯煲放在電熱板上煮飯「加熱」。泰國義工聞到燒膠味衝入來,「拯救」了我們的生命;飯煲則穿了大洞。

美國黑人男孩初時不發一言,以為他會因為辛苦而離營,最後他竟然因為愛上了七級豬遊戲,而日日要我們陪他玩,成功破冰。

另一個腳踏高跟鞋、穿連身花花裙、拉大行李箱入營的韓女,聲稱不可以曬太陽,日日包臉堅尼出田。但她卻是我最喜愛的營友,因為她最會開玩笑,而且重視遊戲精神,輸了遊戲,真的吻了一口青蛙。

泰國義工問:「我們泰國都不用人手收割,為何你們會咁原始?」這個確是一個教育、保育大過生產意義的幹活。
這個營給了我很多難忘的體驗和見識。連平時不苟言笑,只管下柯打要我們「開工」的簡生都笑逐顏開,甚至日落時在田邊與我們切磋鋤大D。可見我們認真work hard ,play hard. 這就是工作營為何有一種吸引力,讓人一再參加,一再投入。

每一次義工都會帶着複雜而豐富的經歷離營,成為生命重要的養份。 2019年12月27日,長春社深耕了15年的「塱原有米」項目要停了,由政府接手做生態公園。究竟這片香港的「池上」交到政府手裡,會變成怎樣,拭目以待。
Created with